Life is Fruity 為生活調味
登入
/
我的收藏
登入
/
我的收藏
最新
/
肺炎疫情
/
病症
/
腦血管病
心臟病
糖尿病
三高
濕疹
哮喘
其他病症
痛症
/
關節痛
痛風
經痛
肌肉痛
頭痛
肩頸痛
腰背痛
其他痛症
健康情報
/
跟着醫生去⋯
/
癌症攻防
/
肺癌
大腸癌
前列腺
乳癌
胃癌
肝癌
其他癌症攻防
牙科
/
兒科
/
眼科
/
奇難雜症
/
養生
/
食療湯水
養生食經
其他養生
Video Talk
/
醫藥
/
運動
/
同路分享
/
精神健康
/
急救
/
謬誤
/
醫學美容
/
專欄
/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廣告刊登
聯絡我們
張淑儀
乳癌|疫情阻礙求診及檢查意慾 確診晚期癌症患者增
復活節假期過後,疫情亦告回落,市民收拾心情,重投生活。 診所見到的病人,不少是有症狀已經數個月,因疫情影響,現在才找醫生看病。近日接連幾位病人確診乳癌,不單是乳房硬塊已經突起,淋巴結亦發大到摸得到,病情已經進入第三期,不禁令人 ...
張淑儀
疫情
乳癌
身體檢查
運動|每周3至5次中度運動 增強抵抗力抗老兼防癌
一連五日的假期,在此疫情的限聚下,不能外遊,惟有到戶外活動,舒展筋骨。 香港的山頭、離島都是熱點,只見人頭湧湧,不少擦身而過,好在近距離接觸者,少於兩個小時,沒有交談或共進餐飲,都不算是密切接觸者。 ...
張淑儀
乳癌
運動
免疫力
抗衰老
乳癌|有症狀乳癌患者確診多屬晚期 定期篩檢有效找出無症狀早期患者
香港乳癌基金會自2011年成立乳健中心,為公眾提供一站式的乳健教育、風險評估、乳房造影、診斷及抽針服務,至今已經踏入第十個年頭。六萬七千名參加者當中,健康婦女佔三分二,其餘三分一是有一些症狀,驅使女士來做檢查。 ...
張淑儀
乳癌
乳癌篩檢
乳房造影
香港乳癌基金會
乳癌|推動乳癌篩檢近30年仍有待改善 發現時已屬晚期比率達兩成
還記得2004年,當一群乳癌康復者及醫護人員集合力量,籌備成立香港乳癌基金會,倡議「及早發現、治療關𨫡」之際,迎來政府的癌症篩檢報告,認為香港婦女只需注意乳房變化,有異常才找醫生診斷,反對定期乳房篩檢,認為弊(如輻射、假陽性引起恐慌、過度診斷)大於利 ...
張淑儀
乳癌
乳癌篩檢
早診早治
乳房X光
乳癌|香港乳癌基金會提供全面支援及乳癌篩檢 每月捐贈延續愛心
三月八日是國際婦女節,亦是香港乳癌基金會的創會日。從2005年至今,十六年以來,基金會本着「病人為本」的宗旨,開展了乳癌支援服務、乳健教育及檢查,及香港乳癌資料庫的工作,填補香港社會公私營醫療服務之間的空隙。 ...
張淑儀
乳癌
香港乳癌基金會
國際婦女節
香港乳癌資料庫
乳癌篩檢
乳癌|歷盡化療+手術+電療+荷爾蒙藥 10年後乳癌復發轉移至肺部
C女士,45歲時,割除了乳房纖維瘤,之後有兩年一次定期檢查乳房,照X光及超音波。50歲後,覺得沒事,就沒有再做定期檢查。55歲那年,發現兩邊乳房不對稱,右乳頭後面感覺實些,三個月後都不散,決定找醫生檢查,X光及超音波都見到深層的陰影,引致乳房中部隆起。抽針確診 ...
張淑儀
乳癌
乳房纖維瘤
硬塊
化療
電療
荷爾蒙治療
乳癌|乳房腫脹以為發炎終確診乳癌四期 化療配合荷爾蒙藥治療十年無復發
B女士才40歲,感覺乳房上半部腫脹,自以為是發炎,兩個月還不退,找醫生檢查,才知道是乳癌,檢查發現腫瘤面積達15x7.5厘米,佔了半個乳房,淋巴結轉移從腋窩伸延到頸窩,以至肺根部的淋巴結。雖然內臟及骨骼都沒有轉移,即沒有隨血管擴散,但淋巴系統卻充斥癌 ...
張淑儀
乳癌
乳房腫脹
管腔型乳癌
荷爾蒙藥治療
化療
乳癌|全乳切除仍有機會復發 術後仍須密切檢查
劉女士患上第一期乳癌,腫瘤雖然只有一厘米,但生長在乳暈六點鐘位置,她身形瘦削,乳房不是豐滿型,醫生考慮若做局部乳房切除,乳頭未必能夠保留,而且割除乳房中間部位,乳房總體積會減少兩成以上,傷口能夠復合,但再加上電療,往後要挾胸照乳房X光會有難度,於是決 ...
張淑儀
乳癌
全乳切除
復發
放射治療
乳癌|治療後10年冇復發醫學上稱治癒 惟患者仍有復發風險
屬管腔A型,即荷爾蒙受體陽性,繁殖速度低。雖然淋巴沒事,但腫瘤直徑超過二厘米,所以醫生建議服食5年抗荷爾蒙藥三苯氧氨,病人服用一年之後,想懷孕生小孩,自行停藥。 ...
張淑儀
乳癌
電療
荷爾蒙藥
復發
乳癌|乳房腫脹變形不敢告訴家人 醫生:勿因疫情推遲身體檢查
譚婆婆湊大仔女,現弄孫為樂,她的女兒覺得她近日身體有些異味,細談之下,譚婆婆才肯打開衫鈕,讓女兒察看自己身體的變化。 ...
張淑儀
乳癌
乳房腫脹
乳房X光
標靶治療
乳癌|最新研究指停經後婦女患淋巴結轉移乳癌 不一定要化療
乳癌病理學上的分類,以免疫組測試,區分為三大類:荷爾蒙受體陽性(HR+)、生長素受體陽性(HER2+)、及三陰性(TND)。 ...
張淑儀
化療
乳癌
淋巴結
荷爾蒙治療
和你抗疫|養和爆疫全體員工作病毒檢測 抗疫首要任務須防止「外來輸入」
香港第四波疫情來勢洶洶,除了個人防預要做足,每一個群組都要守護群組成員的健康,遠離新冠病毒的威脅。 ...
張淑儀
養和
疫情
醫護
檢測
乳癌|乳癌患者不一定摸到硬塊 宜定期做X光、超音波及抽組織檢查
54歲楊女士,第一次做乳房X光檢查,發現有不正常影像,醫生做定向超音波,赫然發現不規則陰影,但知道它的位置都摸不到,超音波引導抽組織檢查,證實乳癌,只有8毫米,做了局部乳房切除,淋巴沒有轉移,屬第一期乳癌,腫瘤特性屬賀爾蒙受體陽性,管腔A型乳癌,只需要術後電療 ...
張淑儀
乳癌
X光檢查
定向超音波
硬塊
乳癌|定期乳癌篩查找出摸不到的腫瘤 及早發現免乳房切除機會倍增
中醫有云:治未病。西醫有云:病向淺中醫。醫者的心,都是希望能避免生病就最好,就算生病,都希望早發現、早醫治。 ...
張淑儀
乳癌
鈣化點
硬塊
乳房切除
乳癌|乳小葉原位癌增侵蝕性乳癌風險 荷爾蒙治療可減五成病發率
最近有一位病人,在切除乳房陰影後,病理化驗發現有乳小葉原位癌(LCIS lobular cancer in situ)。我向她解釋,雖然病變已經切除,不需要電療或化療,但未來產生侵蝕性乳癌的風險比一般沒有癌變的女士高達五倍之多。針對這風險,除了密切定期監察,還 ...
張淑儀
乳小葉原位癌
乳癌
荷爾蒙治療
病發
乳癌|腋窩淋巴發大惹乳癌復發疑雲 醫生指可由細菌入侵所致
陳女士二十年前做了乳癌切除及淋巴結切除手術。最近做了身體檢查,報告說乳房切除的腋窩有淋巴結腫大,懷疑乳癌復發。結果做了淋巴結的超音波引導活組織檢查,細胞是反應式淋巴發大,並沒有乳癌細胞。細問之下,原來她早前弄傷手臂,現在已經沒事了。 ...
張淑儀
淋巴結
淋巴腫大
乳癌
淋巴癌
乳癌|逾75%乳癌患者每周運動不足3小時 多做運動支持「乳健同躍動」
每年十月,香港乳癌基金會舉辦一年一度的「乳健同行」,已經15年了,在這個十月國際乳癌關注月,鼓勵市民多做運動,作為防癌行動,最貼切不過。 大眾需知,根據香港乳癌基金會的資料庫統計,七成半以上的乳癌患 ...
張淑儀
乳癌
運動
飲食
乳健同躍動
乳癌|本港癌症篩查結果公佈 乳癌發現率0.8%數字偏高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齊心防癌計劃,在日前公佈了首3,500名市民的篩查報告。 大腸癌篩查方面,大便隱血呈陽性,佔11.4%,要進行了大腸檢查,當中七成人士發現腺瘤,這些有可能日後可以演變成癌 ...
張淑儀
乳癌
全乳切除
乳癌篩查
癌症篩檢計劃
乳癌|全民乳癌篩檢不符經濟效益? 及早發現可保留乳房減化療需要
全民病毒檢測落幕,有人說找到一個就是斷了一條傳播鏈,有人計算,找到一個隱性患者,需要花費一千六百萬元,是否符合經濟效益呢?特首說不能這樣計。 ...
張淑儀
乳癌
乳癌篩檢
乳癌|疫情下癌症篩檢人數驟減 醫生提醒:乳症延醫3個月增癌症期數
在疫情全球肆虐下,各國醫療系統都抽掉人手及醫療資源,應付疫症帶來的病人。對於非緊急服務都會削減。究竟癌症應否是緊急醫療情況呢? ...
張淑儀
乳癌
疫情
癌症
診斷
乳癌|乳房局部切除後乳癌復發 須考慮全乳切除
李小姐確診乳癌時,才四十歲出頭,患病是第二期,屬管腔B型,即荷爾蒙受體陽性,做了乳房局部切除手術及電療,服食荷爾蒙治療藥三苯氧氨5年,以為癌病已經斷尾。誰料五年過後,乳房患側再出現硬塊,醫生以為復發原因是癌細胞產生抗藥性,荷爾蒙治療失效,於是加入最新的荷爾蒙標 ...
張淑儀
乳癌
復發
局部切除
全乳切除
癌症|疫情持續注意情緒變化 壓力增乳癌風險2.5倍
持續半年的冠狀病毒威脅,影響着每一個人的生活,原本以為像17年前的SARS,幾個月後銷聲匿迹。今次冠狀病毒,一波回落,稍一鬆懈,第三波就出現,全球都未有受控迹象,「生活在抗疫新常態」,可能會維持一至兩年,是很難接受的現實,每個地區的防疫措施還未廣泛地 ...
張淑儀
冠狀病毒
疫情
壓力
乳癌
抗疫|全民篩檢早發現早隔離 防止無症狀患者傳播病毒
冠狀病毒肆虐,政府為了找出隱形患者,斥資22億,免費為全民進行病毒檢測,究竟何謂全民篩檢? ...
張淑儀
武漢肺炎
全民篩檢
病毒
防疫
乳癌|立法會公佈乳癌普查新指引 高危族每兩年做一次乳房X光
香港乳癌基金會成立15年了,乳癌過來人及醫療工作者,都深明「及早發現,治療關鍵」的道理,這也是基金會的口號。 ...
張淑儀
乳癌
普查
乳房X光造影
抗疫貼士|保持衞生及社交距離 活在抗疫新常態
記憶中,看過一套科幻片,講述人類身處的地球,環境改變,大氣層沒有了氧份,人類只可以生活在充氧的玻璃罩內,十分擠迫。一天有個年輕人羨慕玻璃罩外陽光充沛的世界,不顧勸告,脫門而出,結果是陳屍郊野。長者們語重心長,教導孩子們要懂得「活在新常態」,「地球環境是我們破壞 ...
張淑儀
新常態
病毒
抗疫
疫情
乳癌|全乳切除非乳癌斷尾之法 後續治療增存活率
陳小姐37歲,乳房在來經前都會疼痛,今次乳房痛之外,還觸摸到硬塊,與平時感覺不同,待經期過後,好像鬆軟些,但又不是完全散去,第二次經期後仍然存在,於是找醫生檢查。乳房X光及超音波檢查都見到不正常的陰影,抽組織檢驗,證實是乳腺癌,有2.5厘米,可幸淋巴結抽細胞檢 ...
張淑儀
乳癌
斷尾
全乳切除
手術
存活率
乳癌|四期乳癌肝臟轉移復發 雙標靶治療減肝臟病灶98%
阿蓮才四十歲,發現乳房內下方有一個兩厘米的腫塊,乳房X光卻看到整個內下方乳房都充滿惡性鈣化點,及有至少三個形成病灶的陰影,抽針證實是入侵性乳腺導管癌。腋下淋巴結有發大迹象,抽幼針檢查有癌細胞,做了正電子掃描,原來肝臟亦有轉移,證實是第四期乳癌。乳癌生物特性更是 ...
張淑儀
第四期乳癌
肝臟轉移
化療
標靶治療
乳癌|乳房切除手術後留意疤痕變化 皮膚突增生破損或乳癌復發
開刀後皮膚的疤痕,會否增生變厚,甚至突出表皮,是個別人的基因決定。通常白種人很少會有疤痕增生,有色人種如亞洲人或黑人,都較大機會有疤痕出現增生,甚至產生疙瘩(keloid)。 疤痕增生(h ...
張淑儀
疤痕
乳房切除
乳癌
復發
乳癌|乳房有異常宜一個月內求診 延誤逾三個月或已演變成晚期乳癌
過去三個多月,因新冠病毒的侵襲,人類活動都窒礙了,直至個人及公眾地方的防疫措施齊備,社會活動才慢慢復蘇。在這期間,正在接受治療的癌症病人,勇敢地繼續化療、電療及手術治療。對他們來說,癌症對生命的威脅遠比病毒肺炎更切身。他們做足個人防疫,戴口罩、手套、眼罩,便毫 ...
張淑儀
乳癌
乳頭
硬塊
入侵性乳癌
和你抗疫|戴口罩減75%病毒感染 做好個人保護防範隱形病者
滿以為香港疫情受控,誰不知又出現小型社區爆發,新冠病毒傳播力甚強,確實不容低估。 ...
張淑儀
新冠病毒
抗疫
戴口罩
勤洗手
社交距離
醫生解答|名醫張淑儀拆解乳房有水囊唔一定係癌 植入義乳唔代表無後顧之憂
立即登入免費問診【醫SUN信箱】 ...
乳癌
張淑儀
乳癌|乳癌康復後點護理? 最新免疫療法係點? 重溫網上直播解開疑團
疫情出現,為了減少交叉感染,社交距離成為新的社會常態。醫學會議改用視像形式進行,就連診症都開始有視像診症的出現。 香港乳癌基金會的病人支援服務,亦採取了小組的視像交流,效果不錯。如何進行知 ...
張淑儀
乳癌
治療
免疫療法
香港乳癌基金會
乳癌|九十歲婆婆患晚期HER2乳癌 標靶藥物配合少量化療令病情好轉
婆婆已有九十高齡,雖然身體瘦削,但精神很好,沒有大病痛。兩年前,開始發覺一邊乳房縮小了,以為是年紀大,乳房萎縮所致。 兩年至今,乳房周邊的皮膚出現幾顆紅斑,如蚊釘的腫塊一般,但又沒有痕癢的感覺,雖然飲食正常,體重亦保持 ...
張淑儀
乳癌
HER2
標靶藥物
化療
武漢肺炎|疫症與癌症防控同出一轍:早發現 早診治
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感染了超過三百萬人,奪去數以十萬計的性命。每天看到新聞報道的不是簡單數字,每個數字背後,都有動人的故事,失去至親至愛的人,是一生的遺憾,是社會的損失。 ...
張淑儀
武漢肺炎
防疫
阻截源頭
公共衛生政策
乳癌|口服賀爾蒙標靶藥治晚期HR+乳癌 配合手術防復發免化療副作用
...
張淑儀
乳癌
賀爾蒙標靶治療
化療
乳癌|乳房腫脹無硬塊卻患晚期三陰性乳癌 新免疫治療增存活率
阿碧才40歲,自己發現一邊乳房發脹,以為是經前變化,經期來後,好像消失了。經過數個月的觀察,雖然經期過後,是減少了一些,但一照鏡子,一邊乳房都是較豐滿及堅挺 ...
張淑儀
乳癌
免疫治療
乳癌|新型前哨淋巴結手術 可免卻水腫等後遺症
自從國際醫學證實了利用乳房X光去為健康婦女進行定期檢查,可以發現潛伏的乳癌,甚至未摸得到的,都可以顯現出來。於是整個乳癌的境況也改變了。第一期乳癌及原位癌佔的比率上升,這些早期癌症,淋巴結都未受影響,但八十年代的乳癌手術,標準做法都是腋下淋巴結切除兩組。這是否 ...
張淑儀
乳癌
手術
前哨淋巴結手術
淋巴結
乳癌|淋巴腺旁道未成功形成 淋巴結手術或會導致手腫
「如果早知會手腫,我寧願不切除淋巴結!」這位病人的說話,是廿多年前,還未有前哨淋巴結手術的年代所說。那個時候,腋下淋巴結切除,是所有乳癌手術的必要步驟,目的是清除所有有可能受癌細胞影響的部位,而腋下淋巴結的狀況,是決定乳癌期數及估計存活 ...
張淑儀
乳癌
術後
手腫
淋巴結
乳癌|荷爾蒙治療藥物的副作用 服藥要平衡好與壞
這位47歲的女士,患第一期乳癌,做完手術,建議她服食五年的荷爾蒙治療藥物,去減低乳癌復發。她一聽,便很擔心會很快衰老,又怕子宮生癌,問可否食少些劑量,和短些時間。處方西藥,通常醫生都會解釋藥的副作用,尤其強調有重要後果的副作用,政府醫院 ...
張淑儀
乳癌
藥物
荷爾蒙藥
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