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有機會影響腦細胞導致神智不清甚至昏迷
日前有報道指一名20歲的女大學生自九月底持續發燒,入院後發現患有類風濕關節炎及肝炎,於11日確診急性肝衰竭,但因無法進行移植手術,結果直至昨日(13日)宣告不治。肝衰竭分成急性及慢性兩種,成因各有不同。急性主要是由藥物或肝炎病毒感染所致,但如果病人免疫力較差,亦可能會因感染甲型或戊型肝炎而引起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主要是由乙型肝炎或肝硬化的疾病引起。早前本報曾訪問過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名譽教授潘冬平分享肝衰竭資訊,他當時提到除了以上原因外,有部份中西藥物也可能會增加患上急性肝衰竭的風險。西藥方面,第一種為是止痛藥,較常見為必理痛或撲熱息痛;第二種同樣有消炎止痛作用,大多用於治療關節炎;第三種為主要醫治肺癆的抗生素。中藥則有常見的夏枯草、雷公藤、黃藥子及治療脫髮的何首烏。另外一些中成藥如牛黃解毒片或六神丸都有機會導致急性肝衰竭。
兩種肝衰竭的症狀亦不同,急性肝衰竭的患者會迅速昏迷,而慢性肝衰竭則會有腹脹、四肢浮腫 、容易出血、甚至會有肝昏迷的情況。潘教授解釋:「肝臟像一個過濾器,負責將毒素清除,但如果肝細胞功能不足已清除毒素,毒素就有機會通過肝臟進入其他器官,如果到達腦部,就有機會影響腦細胞的功能。患者初期會認不到人或如酒醉般胡言亂語,更嚴重會開始神智不清,甚至會完全昏迷。」所以緊記要跟隨醫生指示只服食所須劑量,不要胡亂食藥。
點擊加入同路分享區(濕疹)並肩而行 對抗濕疹
點擊加入同路分享區(癌症)結伴同行共度癌關
記者:馮思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