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與立春相交接,講究的人家在飲食上也順應季節的變化。大寒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適應春天萬物的升發。雖然大寒應該進補,但如果身體氣血不通、痰濕阻塞,又或體內垃圾太多,則要先處理才可服上較補之品。當然一般人不懂分辨,我們可以調理脾胃、清淡、潤肺、保暖潤燥的食物為主。中醫認為「有胃氣者生」,胃氣不是胃脹噯氣,而是胃的功能。脾胃功能好,能消化和吸收,自然能把水穀精微發佈全身,肺得到滋潤,腎也養好了。
健脾益腎的湯水推薦—黑豆鯽魚湯
材料:鯽魚一條、黑豆 100 克、薑數片。做法:先將黑豆洗凈用水浸泡 4、5 個小時。生薑洗凈切片。鯽魚宰好,放入鍋中用小火煎透一點。直接將水倒入煎鯽魚的鍋中,放入黑豆和薑, 武火煮沸後,轉文火煮至黑豆熟腍,調味即可。
提示:鯽魚的咽喉齒(位於鰓後咽喉部的牙齒)泥味很重,影響湯水的鮮味,因此宰鯽魚時應去掉。
黑豆鯽魚湯可補腎益脾、烏髮明目、祛濕利尿、降低膽固醇、防止便秘。黑豆營養全面,富含蛋白質及微量元素含量;鯽魚利水消腫、益氣健脾。
大寒宜保持心情舒暢早睡晚起助養生
大寒養生要注意以下五方面:精神、起居、生活、運動、食補。精神要保持心情舒暢、安心養性、怡神斂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因此要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使體內的氣血和順,不擾亂機體內閉藏的陽氣,避免過喜或傷心,減少心腦疾病的發生。起居方面仍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早睡晚起,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氣,晚起是為養陰氣。另一方面,古語有云「大寒大寒,防風禦寒」,大寒時節除了注意防寒之外,還須防風,衣着要隨着氣溫變化而增減,手腳易凍,尤其應注意保暖。生活要養成睡前洗腳的好習慣。「飯後三百步,睡前一盆湯」,睡前以熱水泡腳,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的皮膚和組織營養,降低肌張力,改善睡眠質量。運動要保持適當的強度,不宜過度激烈,避免擾動陽氣。「藥補不如食補」,偏於陽虛的人食補以溫熱食物為宜,如羊肉、雞肉等;偏於陰虛者以滋陰食物為宜,如鴨肉、鵝肉、鱉、龜、木耳等。
每天按摩關元穴合谷穴足三里5至10分鐘
按摩可以讓全身暖和,「命門腎火為生命之源」,可以用按摩方式來暖腎助陽,怕冷的人可以把雙手搓熱,每天花5至10分鐘按摩下腹部的關元穴(位於臍下四隻手指寬),能改善腹部的血液循環及腸胃免疫功能。也可按壓手掌虎口的合谷穴與位於小腿的足三里(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 至有凸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這都是「多氣多血」的穴道,多按壓可讓身體暖和。祝願各人保持健康暖和的體魄迎新春。撰文:香港註冊中醫溫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