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向《蘋果》表示,該病人病發後4日向私家醫生求診,當時病毒量應較高;但根據病人表示,醫生指他沒有失去嗅覺,故毋須做檢測。
患者病發近一周才做檢測
病人病發後6日由私家化驗所做檢測,大概是用鼻腔或咽喉拭子檢測,結果陰性。病發後9日由另一間私家化驗所用鼻腔及咽喉拭子做第二次檢測,結果陰性。該化驗所知道出現假陰性後,將樣本濃縮重複測試,結果呈陽性,CT value 39,病毒量非常低。香港大學再進行測試,利用瑪麗醫院更敏感的測試方法,測試樣本量更高的樣本,結果呈陽性。同日即病人病發後9日入廣華醫院,用咽喉拭子及鼻咽吸取液的方法,鼻咽吸取液方法即於鼻咽放入喉管抽樣本,是檢測上呼吸道最敏感的方法,較拭子可抽取更多受病毒感染的細胞,結果檢測呈陽性,CT value達33,即病毒量低。
病人病發11日血清抗體呈陽性,胸部X光顯示有肺炎。
袁呼籲市民有輕微症狀應立即檢測
袁國勇表示,市民有輕微症狀應立即做檢測,醫生也應安排病人檢測,「今次病人好乖」。因只有少於10%病人會失去嗅覺,故當病人有解釋不到的發燒或呼吸道症狀便應做檢測。袁指,病人剛發病時病毒量最高,越早檢測,越大機會發現病毒,而病發後每過7日病毒量會下跌超過九成,今次病人病發後6日到檢測中心做測試,病毒量已下跌。
他指,不知道在社區檢測中心或流動採樣站的採樣是否有問題,但實驗室的化驗沒問題。
鼻咽吸取液必須在醫院進行
袁又指,每種採樣方法都各有優點缺點,鼻咽吸取液方法對上呼吸道檢測最敏感,但必須在醫院進行,也較鼻咽拭子敏感;下呼吸道最好用氣管鏡抽取氣管氣泡灌液。鼻咽拭子則較鼻腔或咽喉拭子敏感得多,肺炎病人用鼻腔及咽喉拭子抽樣本,病毒量或會很低。他指,深喉唾液可同時收集上下呼吸道樣本,但有人會提交假樣本,或不懂收集樣本。
隨着強制檢測可能越來越多,袁國勇建議,當病人剛病發,可用鼻腔及咽喉拭子測試,如果呈陰性但病徵持續,則再做深喉唾液樣本,如果再呈陰性及病情持續,應入院用鼻咽抽取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