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時濫藥可導致矮小症
兒科專科醫生李卓漢指矮小症是指生長速度遠比正常人慢,身高比正常生長線低於兩個標準(standard deviation)的人士。「矮小症可因先天或後天因素造成,先天原因包括遺傳、患有特別病症如唐氏綜合症、特納氏綜合症、甲狀腺缺乏症及佝僂症;而後天因素則包括患有長期病如地中海貧血症、慢性腎病或代謝病,或受藥物的影響,如類固醇、化療、母親懷孕時濫用藥物,或持續用治療慢性病藥物如癲癇藥。」後天因素導致矮小症可注射生長激素
李卓漢醫生建議應從一歲開始就要監察孩子的高度,如果身高的生長線是低於同齡的正常水平以下,就要提高警覺,有懷疑就要向醫生查詢。李卓漢醫生補充,矮小除了影響外觀和對日常生活造成不便外,並不會影響健康,因家族性身材矮小者不用刻意增高,只有受藥物或後天影響才須找出根源並治療,一般都可透過注射生長激素作出改善。青春期時注射生長激素效果較佳
若懷疑孩子患有矮小症,可進行生長激素刺激檢查,查看身體生長激素是否在正常水平之下,李卓漢醫生說:「檢查要禁食12小時,再檢查生長荷爾蒙度數,如證實是因生長激素低導致矮小症,就可考慮注射生長激素。」患者也不須擔心注射生長激素會有副作用,「現時的證據顯示,注射生長激素頗安全,而且初期注射時,會逐小遞增份量,再作檢查,所以潛在的副作用不大。」不要誤以為注射生長激素後就會迅速增高,李卓漢醫生提醒整個療程要3年時間,「在青春期前當骨膜開始發育時注射效果最好,如在青春期時注射效果會大大削弱。」矮小症不能靠飲食或拉筋改善
網上有不少增高方法,李卓漢醫生指如因先天遺傳或後天病症引起的矮小症,通過飲食或運動是不能改善的,「但如果是家族性身材矮小,如果多吸收鈣質、蛋白質,做適量運動幫助放鬆及拉長繃緊的肌肉或關節,是可以達至應有的高度,但不能額外增高。」如想計算自己的身高,李卓漢醫生指可參考以下算式:男孩身高=(父親高度+母親高度+11)÷2 ±7.5cm
女孩身高=(父親高度+母親高度-11)÷2 ± 7.5cm
記者:馮思穎
編輯:鄒仲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