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治療助兒童入眠
理工大學護理系研究顯示,中醫耳穴治療有助改善長者睡眠情況。協康會亦曾針對特殊需要兒童進行臨床研究,發現耳穴治療對兒童失眠症有顯著作用。協康會物理治療師麥艷玲表示,分佈在耳朵不同位置的90個穴位,能反映身體機理變化;刺激穴道引起經絡感應,可起到調整虛實的作用。敬敬今年9歲,幼童時出現抽筋問題,影響了情緒和睡眠。媽媽分享:「他每晚需要超過一個小時才能入睡,但是容易驚醒,關燈、走路的聲音都會使他感到緊張。」敬敬試過一晚醒來十次,須要父母再度哄他入睡,大人的精神狀況也備受影響。媽媽稱,就算敬敬睡着了,也會不停轉動身體,睡眠質素不佳,「因此即使晚上8點上床,早上6點才起身,敬敬依然很疲倦,上課無法集中精神,提不起勁練習或與人互動,因為他根本沒有休息過。」父母兩人想盡辦法,一到夜間,家裏不開電視和電腦,避免令兒子太興奮,又會播放柔和音樂、將睡房環境營造得昏暗、寧靜,但都不大奏效。後來,敬敬在進行大小肌訓練時,物理治療師發現敬敬深受失眠困擾,遂建議進行耳穴治療。經歷16次療程,終於可以一覺睡天光。
麥艷玲分享耳穴治療過程,「每個療程只需數分鐘,先以酒精棉片清潔耳朵,然後將耳貼黏在不同穴位,進行按壓。耳貼每隔3-7日換一次,我們亦會教導家長日常護理,例如每日幫小朋友按壓3次,每次1分鐘,使該穴位輕微發熱。」她指出,臨床研究發現對大部份兒童失眠情況有效的穴位,包括心、腎、神門;肝、耳尖及失眠穴。耳貼常用物料包括王不留行籽及磁珠,前者屬植物種子,表面光滑、刺激量適中,小朋友容易接受。
心:寧心安神、清卸心火
腎:扶正抗衰、保腎
神門:鎮靜心神、安眠
記者:馮穎思
攝影:周芝瑩
編輯:鄒仲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