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的創辦人鄭永柱從橡膠手套生意起家,人稱台灣口罩王。他經歷過沙士隔離,對現時這種罩不離口的生活 ,一點都不陌生。作為台灣產量頭三位的口罩大廠,其2019年營收接近6億台幣。由於以創新口罩為主,鄭永柱曾指,其口罩平均成本,亦比一般大廠高近一倍。
提到口罩生產過程,以我們常戴的平面醫用口罩為例,不同功能的布料會先裁剪 ,如外層、內層、過濾層,裁剪成統一大小後,再經過本體機,之後就會成形,再注入鼻線。鄭永柱補充,口罩隨後經耳掛機熔接耳帶,最後隨輸送帶送到員工手上包裝。一個口罩的產生,過程不消半分鍾。「包裝之前,員工要看一下有沒有污點 ,鼻線有沒有不正常。有的話,就把它挑出來。」至於布料功能,則分為三種,「外層是撥水層;防潑水的,中間是過濾層;裏面一層是吸水層。」每位員工都要戴上口罩,穿上白色防護衣 、鞋套 、頭套。每個口罩都經人手檢查,不符合的一律OUT。
華新口罩廠以創新口罩為主 ,單單是平面口罩已分為三種,分別是一般醫用、外科手術和一般防護口罩。而鑽石形口罩則是這裏的王牌之一,屬於3D造型,「一個凸出的超立體的空間,讓我們戴口罩戴得緊的時侯,不受影響 ,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另外亦有香味口罩,消減口水異味;而防霾口罩增添置入式鼻墊,舒適感大增。
疫情之前,台灣的口罩大多從大陸進口。2019年,台灣出口到大陸的口罩達185萬片;但台灣從大陸進口高達3.98億片。至於華新,淡季如夏天期間,工廠最高月生產量可達600-700萬片。到了冬天,旺季月生產量則可達1,000萬片。
提到口罩迷思 ,摺數不同意味不同功能嗎?鄭永柱指三摺是主流,「五摺也有,但很少,通常70至80%是三摺,這個跟它的功能不會差很多,就是它能夠拉開就OK了。」至於不同顏色,「如果是綠色的,那是給外科用的、手術房裏頭的。藍色就是一般醫療,當然小部份不會按這個 ,但我們正常是這樣。」
MASK華新創意生活館口罩觀光工廠
彰化縣田中鎮中州路二段751號
記者:湯珮然
攝影:彭智宏
編輯:鄒仲安
-----------------------------
全民自救・和你抗疫
速睇《全民自救抗疫手冊》
-----------------------------
十三萬即搬秘技・成功個案分享
《移居泰國手冊》逃走他鄉
-----------------------------
《果GYM》隨身播 健身壹App過!
NIKE特選課堂 2-4月期間限定一按即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