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近月經常叫市民留在安全地方,以免到衝突現場,但11月就發生了兩宗催淚彈射入民居事件。在人人自危的時期,除了要學識幾招急救基本功外,家中更要有急救包來看門口。但大家別以為急救包已有齊藥水膠布就夠,原來還有一點點的學問。
香港紅十字會醫護服務部急救訓練經理戴穎嫻指,很多人會把消毒酒精或顏色消毒藥水放進急救包,但其實當皮膚有損傷時,以清水清洗傷口已足夠,最重要是確保傷口表面沒有污染物。亂用紅、藍或黃藥水,有機會影響醫護人員判斷傷口情況。亦有不少人誤把藥物和燙火膏放進急救包,戴穎嫻提醒,藥物應放置在藥櫃,燙火膏亦不是急救用品,「我們處理燒傷燙傷的情況時,也不建議用燙火膏。把它塗抹在燒傷或燙傷的皮膚表面,有機會阻礙皮膚散熱,及感到持續燒傷的痛楚。家居意外,不外乎弄傷流血,所以家居急救包一定要有止血和包紮傷口的用品,包括:藥水膠布、敷料、即棄手套、彈性繃帶、醫生膠布或扣針、三角巾、圓頭剪刀、鉗子和酒精消毒紙巾。
製作:果籽
編輯:鄒仲安
-----------------------------
隱世秘景一日遊・食住玩打卡攻略
《台北森‧山‧行 登山絕景提案》let's go !
-----------------------------
露營・Car Camp・Glamping 全方位日本露營指南
《日本露營手冊》即睇即Plan!
-----------------------------
【撐學生】
召集有心人 撐學生全年睇《蘋果》
立即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