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收藏成功!
連結已複製!
Life is Fruity 為生活調味
病症
登入
/
我的收藏
登入
/
我的收藏
最新
/
武漢肺炎
/
病症
/
腦血管病
心臟病
糖尿病
三高
濕疹
哮喘
其他病症
痛症
/
關節痛
痛風
經痛
肌肉痛
頭痛
肩頸痛
腰背痛
其他痛症
健康情報
/
跟着醫生去⋯
/
癌症攻防
/
肺癌
大腸癌
前列腺
乳癌
胃癌
肝癌
其他癌症攻防
牙科
/
兒科
/
眼科
/
奇難雜症
/
養生
/
食療湯水
養生食經
其他養生
Video Talk
/
醫藥
/
運動
/
同路分享
/
精神健康
/
急救
/
謬誤
/
醫學美容
/
專欄
/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廣告刊登
聯絡我們
腦血管病
心臟病
糖尿病
三高
濕疹
哮喘
其他病症
HK$3*成為「升級壹會員」無阻盡覽
*此優惠只限香港用戶
所有內容只限壹會員閱覽
心臟病|急性冠心病年輕化 吸煙及過重者高危
心臟病
通波仔
急性冠心病
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良貴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俗稱心臟病發)發病率有年輕化趨勢,及早察覺及治療尤關重要。張志華攝
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良貴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俗稱心臟病發)發病率有年輕化趨勢,及早察覺及治療尤關重要。張志華攝
62歲的歐先生自嘲與太太是「無飯」夫婦,今年9月胸口劇痛,經心電圖檢查發現3條血管均有阻塞現象,需進行「通波仔」手術及藥物治療。張志華攝
都市人普遍壓力大,多不良生活習慣,即使正值青壯年階段,也有可能患上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ASC),惟因年輕患者未必有明顯及典型的症狀,容易耽誤求醫,對心臟功能造成破壞甚至死亡。心臟科醫生指出,患有急性冠心病兼心電圖ST段呈現上升者,手術前後應延長服用雙抗血小板藥物治療,以降低復發風險。
記者:王春怡
心臟病是本港常見致命疾病的第三位殺手,2017年共有6,138人死於心臟病,其中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又稱急性冠心病)是導致心臟病的主因,泛指因冠狀動脈血管栓塞,引致心肌供血及供氧量不足,導致患者出現突發性心口痛、急性心肌梗塞或不穩定性心絞痛等。
心臟病專科醫生陳良貴指出,心臟病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或與吸煙及吸毒風氣依然興盛有關,「30至40歲有糖尿病嘅唔多,主要係食丸仔同吸煙,佢哋啲血管唔係太差,可能得一條某個位置有血塊塞住,呢啲通常係食煙形成」;其他高危因素則包括有家族病史、糖尿病或過重。
陳指,根據本港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2000年至2009年因冠心病需要留醫公院的病人人次,15至24歲群組每年有10.7%上升趨勢,情況令人關注。他特別提醒,有研究發現45歲以下心肌梗塞患者,近7成不曾出現胸痛症狀,病徵維持時間亦較短,容易被年輕患者忽視。
陳舉例指,臨床遇過一名39歲吸煙多年但沒有慢性病的病人,病發前一星期幾乎每日走路都出現胸口痛,惟一直未有理會,直到某日打網球時暈倒送院,經檢查屬於較嚴重的ST段上升心臟病發,需馬上接受「通波仔」手術,惟術後心臟機能已有輕微受損。
急性冠心病以心電圖ST段出現上升的情況最為嚴重,陳稱,患者的動脈內壁內有血脂、鈣沉積物等累積,漸漸形成斑塊,阻塞血管,病發時病人會出現胸口痛、下顎疼痛、冒冷汗及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者更會昏迷,須立即送院救治,大多數病人需要進行「通波仔」手術,即在血管內放置支架,防止動脈再次收窄。
「通波仔」即以傳統支架支撐血管,術後仍有1至3成復發率;使用藥性支架亦有5%復發機率,故術後藥物治療對預防心臟病復發十分重要,現時不論公院或私院,治療心臟病藥物以阿士匹靈配搭替格瑞洛(Ticagrelor)為主,其中醫學界已有共識,急性冠心病患者術後應接受最少一年雙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另外,本身患有糖尿病或屬重複病發者,更建議將治療期延長至3年,有助分別降低出現綜合心血管事件風險16%、再次心肌梗塞16%及中風風險25%。
相關文章
催眠治療|頸椎復位過程勁恐怖 中醫催眠治療治痛症可減恐懼感
說起 ...
周身都痛
疫苗接種︱港疑首宗打中國科興後死亡 63歲嚴重糖尿男針後2日休克不治
有效率僅50.6%、中國科興製造的武漢肺炎疫苗,開打數日已出現多宗須通報的懷疑副作用事故。據悉,一名年約63歲、有嚴重糖 ...
肝病權威│72歲港大教授黎青龍不獲續約 致力肝病研究 冀全世界再沒有乙肝
現年72歲的世界肝病權威專家 ...
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