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賢表示不少科研指出,超聲波治療可助乳腺組織放鬆,因超聲波為深層震動。惟家用而言難以購入超聲波醫療機器,因此具震動功能的器具,如小型按摩器、聲波震動洗面機或電動牙刷亦有效令乳腺組織放鬆,乳汁更易排出。
媽媽埋身餵哺好處多
除使用輔助工具外,張麗賢亦都鼓勵媽媽產後與寶寶作即時肌膚接觸。張麗賢指出,當寶寶出生後可把他放於媽媽乳房中間,誘發他發揮哺乳類動物覓食本能,當成功誘發後,可增加一半成功餵哺率,過程亦可刺激媽媽分泌催產素。當媽媽生產時子宮收縮,會刺激媽媽產生催產素,而催產素能刺激媽媽產生噴奶反射,使乳汁更有效排出。但不少媽媽誤以為要有乳汁才可餵哺,以致產後數天才開始餵哺,可是乳房不斷製造乳汁,卻沒有充足的催產素幫助乳汁排出,容易導致「石頭胸」。因此張麗賢鼓勵多與寶寶接觸或讓寶寶吸吮乳房,因催產素為「愛的荷爾蒙」,與寶寶的親密互動,可令媽媽產生更多催產素。
有媽媽會在乳房堵塞時讓爸爸幫忙「啜通」,張麗賢解釋若媽媽有輕微阻塞情況,爸爸的確能幫助媽媽,但並非是爸爸有能力「啜通」,而是因為催產素為「愛的荷爾蒙」,爸爸的吸吮會誘發媽媽產生催產素,繼而產生噴奶反射令乳腺暢通。
錯誤吸吮致乳頭損傷
張麗賢又指出,寶寶吸吮方式與成年人大相逕庭,初生嬰兒吃奶時能用嘴唇密封乳暈,形成真空狀態,舌頭會以波浪形式推出乳汁,若寶寶只吸吮乳頭會形成乳頭損傷,因此寶寶吸吮時應一整片乳暈吸吮。而寶寶吃奶時會發揮本能的身體反射,能做到一邊吸吮一邊呼吸,成年人已不再有這反應,所以成年人難以透過吸吮疏通乳腺。-----------------------------
直擊治療檢查過程‧全方位認識《乳癌》點擊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