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中醫師鄭智仁指,濕疹離不開遺傳、生活習慣、環境等因素,令脾胃積聚「痰濕」。但由於兒童發育未完整,臟腑比較嬌嫩,脾胃狀態會更弱,「所以面對任何食物、藥物或天氣改變,身體會比大人敏感,例如誤吃食物,或吹風受寒,會很容易出現濕疹情況。」
相比藥物治療,小兒推拿着重促進氣血運行,透過刺激穴位調整臟腑功能。鄭醫師建議家長可為子女按摩以下7個穴位:
(一)清肺經 (200次)
方法:從無名指指根推向指尖方向。
(二)清大腸 (200次)
方法:從虎口推向食指尖。
(三)補脾經(200次)
方法:從拇指尖推向指根。
(四)合谷(按揉1至2分鐘)
方法:按揉手背第一至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五)曲池(按揉1至2分鐘)
方法:按揉手肘橫紋外側端。
(六)足三里(按揉1至2分鐘)
方法: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
(七)三陰交(按揉1至2分鐘)
方法: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
家長每天可選取3至4個穴位,共按5至10分鐘,每天1至2次;7至10天為一個療程,一個療程後休息2至3天再開始下一個療程。鄭醫師提醒,若孩子皮膚有損傷,則不適宜推拿。又建議家長在推拿時可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有助家長按揉。
如想加強效果,家長也可從日常飲食入手,從根本改善濕疹問題。鄭醫師建議家長可在食物或湯中加入薏米、赤小豆及白扁豆,達致健脾去濕功效。他亦推介兩款食療:
(一)赤小豆扁豆湯(1至2人份量)
材料:赤小豆、扁豆各30克,蜜棗3粒,瘦肉做法:將材料洗淨後,全部放入煲,再加6碗水煮約1小時;最後加少許鹽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祛濕
(二)薏仁玉米鬚湯(1至2人份量)
材料:生薏苡仁各15克,玉米鬚10克,赤小豆15克,蜜棗3粒,瘦肉做法:將材料洗淨後,全部放入煲,再加6碗水煮約1小時;最後加少許鹽調味即可。
功效:祛濕清熱
記者:李樂欣
攝影:潘志恆
編輯:鄒仲安